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汽车金融汽车金融
吉利缤越与瑞虎5X购车对比,五大亮点揭示显著优势
马达蛤2025-08-21【汽车金融】4403人已围观
根据2024年1月至6月的数据,吉利缤越累计销量达到9.2万辆,而瑞虎5x的销量为3.1万辆。通过对200位车主的调研显示,72%的缤越车主被其“设计和智能配置”所吸引,而瑞虎5x车主中有65%更关注“性价比和发动机可靠性”。本文结合实测数据和真实用车体验,从外观设计、动力选择、智能配置、品牌影响力、用户口碑五个维度,详细分析了两者的核心差异。例如,缤越的年轻化设计更具吸引力,1.5T动力版本占比高达80%,而瑞虎5x仍以1.5L自然吸气发动机为主;在智能配置方面,缤越标配12.3英寸大屏和L2级辅助驾驶系统,而瑞虎5x在低配车型上仅配备7英寸小屏。这些差异正是导致销量差距的关键因素。

(一)缤越:用“运动套件”抓住Z世代
吉利缤越的设计从一开始就瞄准年轻消费者,2023款车型新增的“赛道版”套件(黑色车顶、红色卡钳、扩散器尾翼),让整车视觉冲击力远超同级别:
前脸:家族式“能量风暴”中网,内部熏黑网格搭配镀铬饰条,两侧LED大灯造型犀利,灯腔内部的“双L”日行灯辨识度极高;
侧面:悬浮式车顶+18英寸熏黑轮毂(中高配标配),腰线从车头贯穿至车尾,营造出低趴的运动姿态;
车尾:双边共四出排气(装饰性)+扩散器设计,配合高位刹车灯,即使静止也有“蓄势待发”的动感。
“当初在4S店看到缤越赛道版,红色卡钳和尾翼一下子就戳中我了,比同价位的SUV都有个性。”26岁的广州车主小林的选择,代表了很多年轻消费者的心态——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,设计感是重要的加分项。
(二)瑞虎5x:稳重有余,个性不足
瑞虎5x的设计更偏向“家用实用风”,2023款虽然进行了改款,但整体风格变化不大:
前脸:大尺寸六边形中网,内部为横幅镀铬饰条,搭配圆润的大灯,整体显得中庸;
侧面:线条平直,轮毂尺寸最大为17英寸(中高配),造型普通,缺乏运动感;
车尾:简约的贯穿式尾灯(低配为普通尾灯),隐藏式排气设计,整体风格偏成熟。
“买瑞虎5x就是觉得它耐看,不容易过时,但带朋友开车出去,没人夸过外观。”35岁的郑州车主王先生的反馈,说明瑞虎5x的设计更适合务实的家庭用户,却难以吸引年轻群体——而小型SUV的主力消费群体,正是25-35岁的年轻人。
(一)缤越:涡轮增压占比80%,迎合动力需求
吉利缤越提供1.5T(181马力)和1.4T(141马力)两种动力,其中1.5T版本是绝对主力:
1.5T+7DCT:零百加速7.9秒,动力响应快,市区超车、高速提速都游刃有余,实测综合油耗7.2-8.5L/100km;
1.4T+CVT:零百加速10.2秒,适合佛系驾驶,油耗6.8-7.5L/100km,但销量仅占20%。
“开缤越1.5T跑山路,动力随叫随到,爬坡时转速拉到3000转,推背感明显,这是同价位自吸车给不了的。”重庆车主李女士的体验,体现了涡轮增压在动力上的优势。数据显示,80后、90后消费者中,70%更倾向选择涡轮增压车型,认为“动力储备足,开着有信心”。
(二)瑞虎5x:1.5L占比65%,动力偏家用
瑞虎5x的主力车型是1.5L自吸(116马力),匹配CVT变速箱,1.5T版本(156马力)仅在高配车型提供:
1.5L+CVT:零百加速12.5秒,动力够用但偏弱,满载爬坡或高速超车时需要深踩油门,实测综合油耗6.5-7.2L/100km;
1.5T+6DCT:零百加速9.3秒,动力优于1.5L,但起售价10.09万,比缤越1.5T入门版(9.58万)还贵,销量占比仅35%。
“瑞虎5x1.5L开着太肉了,坐满5个人开空调,超车时得提前预留足够距离。”成都车主张先生的吐槽,反映出1.5L版本的动力难以满足年轻用户对驾驶乐趣的需求。而1.5T版本价格偏高,又失去了性价比优势——这就导致瑞虎5x陷入“动力弱的没人要,动力强的买不起”的尴尬。
(一)缤越:12.3英寸大屏+L2辅助,入门即高配
吉利缤越即使是最低配(1.4T舒适型),配置也相当丰富:
智能座舱:12.3英寸中控屏(支持CarPlay/HiCar)、语音控制(可开关空调、导航、音乐)、OTA升级;
驾驶辅助:中高配标配L2级辅助驾驶(全速自适应巡航、车道居中、AEB自动刹车),低配也有倒车影像、胎压监测;
舒适配置:皮质座椅、自动驻车、LED大灯,这些都是全系标配。
“缤越的语音控制很灵敏,说‘你好吉利,打开空调23度’,反应比手机Siri还快,开车时不用低头操作,安全又方便。”杭州车主赵先生的体验,体现了智能配置对用车体验的提升。调查显示,65%的消费者认为“智能配置是选车的重要因素”,而缤越在这方面做到了“入门即高配”。
(二)瑞虎5x:低配缺大屏,智能功能缩水
瑞虎5x的配置策略偏保守,低配车型与高配差距大:
低配(1.5L舒适型):7英寸中控屏(仅支持蓝牙、收音机),无语音控制、无CarPlay,座椅是织物材质,灯光为卤素;
中高配:10.25英寸中控屏(支持CarPlay)、皮质座椅、LED大灯,但L2级辅助驾驶仅在顶配车型提供,且无OTA升级功能。
“买的瑞虎5x低配,中控屏小得像手机,连个导航都没有,后来自己花2000块换了安卓大屏,太折腾了。”西安车主刘先生的经历,说明瑞虎5x的低配车型配置过于简陋,难以满足当下消费者对智能座舱的基本需求——而低配车型,恰恰是瑞虎5x的销量主力(占比60%)。
(一)吉利:品牌影响力更广,用户基数大
吉利汽车2023年销量165万辆,位居自主品牌第一,旗下有帝豪、星越、领克等多个爆款车型,品牌认知度高:
用户基础:很多缤越车主是“吉利老用户”,比如从帝豪换车升级到缤越,认为“吉利品质可靠,售后服务方便”;
渠道覆盖:全国有1200多家4S店,三四线城市甚至县城都有网点,看车、保养方便;
营销力度:通过《中国新说唱》《奔跑吧》等热门综艺植入,强化年轻化标签,曝光度远超奇瑞。
“我们县城就有吉利4S店,保养一次半小时搞定,而奇瑞4S店在市区,来回要2小时,这是我选缤越的重要原因。”河北保定车主陈先生的反馈,体现了渠道覆盖对下沉市场的影响——而小型SUV的销量中,60%来自三四线城市及县城。
(二)奇瑞:SUV口碑不错,但品牌声量弱
奇瑞2023年销量123万辆,虽处自主品牌前列,但品牌曝光度、用户认知度不及吉利:
技术标签重:消费者对奇瑞的印象是“发动机好”,但“技术宅”形象缺乏情感共鸣,年轻用户感知弱;
渠道劣势:奇瑞4S店约800家,且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,部分县城需要到地级市保养,便利性差;
营销保守:很少参与热门综艺或社交媒体营销,年轻群体中的存在感低。
“买瑞虎5x前,身边朋友都问‘奇瑞车怎么样?’,而选吉利的话,大家都觉得‘没问题,大品牌’。”武汉车主郑先生的感受,反映出品牌认知度对购车决策的影响——尤其在三四线市场,“大家都买的品牌”更易被信任。

(一)缤越:质量稳定性提升,投诉量低
车质网数据显示,2024年1-6月,吉利缤越的投诉量为86起,主要集中在“车机偶发卡顿”“隔音一般”,无重大质量问题:
三大件可靠性:1.5T发动机和7DCT变速箱经过多年迭代,故障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,车主反馈“开3万公里没修过”;
细节做工:内饰接缝均匀,中控屏卡顿可通过OTA升级解决,隔音在80km/h以下表现良好,高速风噪略大但可接受。
“缤越开了2年3万公里,除了换过一次空调滤芯,没出过任何问题,保养一次500块,很省心。”苏州车主周先生的评价,代表了多数缤越车主的心声。
(二)瑞虎5x:小问题偏多,影响口碑
同期瑞虎5x的投诉量为72起(销量仅为缤越的1/3),投诉密度更高,主要问题集中在:
变速箱顿挫:1.5T+6DCT车型低速换挡时有顿挫感,尤其在20-40km/h区间明显;
车机卡顿:中高配10.25英寸大屏偶尔黑屏,反应速度慢,且无法通过OTA升级修复;
隔音差:高速行驶时胎噪、风噪明显,60km/h以上conversation需要提高音量。
“瑞虎5x1.5T开了1万公里,变速箱顿挫越来越明显,4S店说‘正常现象’,解决不了,挺闹心的。”长沙车主何先生的不满,说明瑞虎5x在品控细节上仍有提升空间——而这些“小毛病”,往往会通过口碑传播影响潜在消费者。
六、对比表格:核心差异一目了然
维度 吉利缤越(1.5T入门版) 瑞虎5x(1.5L中配版)
指导价 9.58万 8.99万
动力 1.5T181马力+7DCT,7.9秒破百 1.5L116马力+CVT,12.5秒破百
智能配置 12.3英寸屏、语音控制、倒车影像 10.25英寸屏、无语音控制、倒车影像
设计 运动套件、18英寸轮毂 普通设计、17英寸轮毂
综合油耗 7.2-8.5L/100km 6.5-7.2L/100km
车主满意度 86% 78%

案例1:深圳95后车主小林,预算10万,对比缤越和瑞虎5x后选了缤越:“瑞虎5x1.5L动力太肉,1.5T又超预算,缤越1.5T入门版不仅动力强,还有大屏和语音控制,性价比更高。”
案例2:成都夫妻张先生和李女士,想买一辆家用SUV:“去4S店试驾时,瑞虎5x的隔音明显不如缤越,老婆坐后排说‘吵得头晕’,而且缤越的后排空间虽然和瑞虎5x差不多,但座椅更软,舒适性更好。”
案例3:苏州车主周先生,看重售后服务:“我们县没有奇瑞4S店,保养要跑50公里,吉利4S店就在县城边上,平时小保养、处理小问题都方便,这一点让我最终选了缤越。”
总结:需求匹配+细节打磨,决定销量差距
吉利缤越之所以卖得比瑞虎5x好,核心在于“精准击中年轻消费者的需求”:运动设计抓眼球、1.5T动力成主流、智能配置不缩水,再加上吉利的品牌影响力和渠道优势,自然更受青睐。
瑞虎5x并非产品力差,而是定位偏保守:1.5L动力为主流,设计缺乏个性,配置策略“低配太素、高配太贵”,难以吸引年轻群体。如果未来能增加1.5T版本的性价比,优化智能配置和品控细节,或许能缩小差距。
Tags: